close

 

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由來

1942315372.jpg 

大甲媽祖進香遶境活動,始於鎮瀾宮創建之時的湄洲進香活動,當時均由大安港或溫寮 港直接駛往湄洲,清朝時期大約每十二年舉辦一次,一直延續到日治時期、大安港廢港,日本政府嚴禁台海兩岸往來,終於在清末民初之際,前往湄洲進香活動因此 停頓。後常往返於大甲與北港牛墟的牛販,買賣牛隻的經濟活動,造成民間祈神還願,答謝神恩的宗教行為,形成了大甲組團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的濫觴。

       大甲鎮瀾宮建於清雍正8年(西元1730年),當時是由福建省莆田市湄洲人氏林永興,為求海事順利而自湄洲媽祖 廟奉請來台;來台後香火鼎盛,於是在雍正10年(西元1732年)興建小祠。到了乾隆35年(西元1770年)時,改建為「天后宮」。乾隆52年時(西元1786年)將廟宇重建,由大甲「分司誠夫」宗覲庭及同鄉信徒等獻地重建,並同時正式定名為「鎮瀾宮」。民國77年(西元1988年)以前,鎮瀾宮出巡進香活動都是前往北港「朝天宮」,後經鎮瀾宮董監事會決定,即年起改往嘉義新港「奉天宮」,活動名稱由舊稱的「北港進香」,改為「繞境進香」。

進香:進香是指分靈廟回到祖廟去做謁祖行動。

      西元1987年,適逢媽祖成道千年,湄洲祖廟邀請海內外人士回祖廟參加活動,鎮瀾宮乃組團赴湄洲祖廟謁祖進香,前往媽祖誕生地──港里天后祖祠參 拜。自此以後與祖廟的香火之緣再度延續。而每年的進香活動則於1988年改至 往新港奉天宮迄今。

      「大甲媽」所經之鄉間小路市街大道,民眾莫不駐足圍觀,讚嘆此全省所罕見之傳統民俗曲藝活動,信眾皆自備香案、香燭、花果迎接,尤其鄉間地區除一年一度「大甲媽」帶來雨水及福祉之外,而民眾心中鬱結得以向媽祖傾吐,更是勝過任何有形之物質享受,這種安定民心達成安和樂利社會之功能,非現代社會福利可取代。

媽祖遶境-看見宗教善護念的發揚、佈施分享的美德更發現臺灣生命力的展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旅行美食生活家 的頭像
    旅行美食生活家

    媽祖帶我去旅行

    旅行美食生活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